我该投资多少工资?又该如何规划投资比例?
0 2025-05-08
去年深圳一家外贸公司因为合同里写错三个字母,赔了17万运费——他们把客户要求的FOB仓促改成了CIF,以为只是“多付点钱的事”,结果货物到港后客户甩手不管清关,货卡海关整整两个月!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聊透CIF和FOB的区别,看完你绝对不想重蹈覆辙。
先甩个最直白的结论:FOB像打车到地铁站,CIF则是包车送到家。
FOB:你(卖家)只负责把货送到装运港码头,买家自己叫“货车”(订舱)运走,运费和风险都归他。
CIF:你得全程包办,从国内码头送到买家指定港口,连运输保险都归你买。
听起来CIF更费劲?但别急,关键差异藏在细节里!
我见过太多新手被“到岸价”字面意思坑惨。举个真实例子:义乌商人李姐接了个CIF纽约的订单,货值8万美金,她心想“运费顶多1万吧”,结果货到港才发现——
CIF的“运费”只到目的港!后续的卸货费、码头杂费、甚至集装箱滞留费,全得买家承担;
但保险才是暗雷:按惯例CIF只需投“最低险别”(比如平安险),去年李姐的货在太平洋遇海盗,保险公司一句“海盗险要另加”直接拒赔。而FOB呢?保险爱买不买,反正风险早转移了!
教科书说“货物越过船舷风险转移”,但2025年了谁还盯着船舷?实操中记住两点:
FOB:货没吊上船前,哪怕在码头被叉车撞烂,都是卖家全责。青岛王老板的钢材就因台风天延迟装船,结果堆场进水生锈,客户直接取消订单!
CIF:风险转移点和FOB一样(装运港上船后归买家),但卖家要扛“单据责任”——哪怕货沉了,只要提单、发票齐全,买家必须付款!这就是为啥老外贸常说:“CIF玩的是纸,不是货”。
这里有个颠覆认知的真相:CIF是“假到岸,真装运”!
它只管按时发货、交单,哪怕货船绕道火星,只要单据合格你就收钱;
而FOB更偏向“实际交货”,客户常要求提供实时装船照片,甚至派人监装。
去年我帮朋友审合同时就揪出一条陷阱条款:“CIF交易需保证货物完好到港付款”——这等于把象征性交货改成实际交货,卖家直接变快递公司!立刻让朋友删掉。
✅ 接FOB时:咬死“货物上船即免责”,催买家及时派船,否则滞港费他买单!
✅ 接CIF时:保险必须加投战争险/海盗险(尤其走红海航线),运费报价多预留15%波动空间。
❗致命误区:别以为CIF能让买家省心!南美客户曾因我用了CIF术语,误以为“包清关”,结果货到智利卡关三个月——CIF只管跨国运输,进口税和本地清关永远是买家的事啊!
说到底,这两个术语像硬币两面:FOB让卖家少操心但可能丢客户,CIF揽客容易却暗藏成本炸弹。下次签合同前,把这篇甩给财务和业务团队对一遍,能救你钱包!
有啥纠结的条款,欢迎评论区拍过来,咱们一起拆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