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FT广告计费全解析,新手避坑必看的投放指南

2 2025-08-15

上周朋友公司推广新APP,老板指着后台数据直跳脚:“明明选了最便宜的CFT计费,怎么烧钱比CPM还快?!”——结果一看,他把抖音开屏广告的“全天展示”理解成“24小时只要500块”... 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误会,恰恰暴露了很多人对CFT(Cost Per Time)的一知半解。

​▍CFT本质是“租广告位”​

CFT广告计费全解析,新手避坑必看的投放指南和按点击付费的CPC、按千次曝光收费的CPM不同,​​CFT是买断特定时长的广告展示权​​。比如你花2000块买下某资讯APP的夜间开屏广告(22:00-24:00),无论这期间用户打开APP多少次,你的广告都会霸屏——这就像租下商场大屏幕轮播宣传片,到点就撤。

但坑就坑在:​​时间≠效果​​!去年有个教育APP在腾讯新闻买了个早高峰CFT位(7:00-9:00),本以为能覆盖通勤人群,结果发现:

  1. 用户平均停留仅1.2秒(急着刷新闻);

  2. 后台60%曝光来自同一批重复打开的用户;

  3. 单用户获客成本比CPM高出3倍... 所以说,​​选CFT得像租演唱会门票——得卡准黄金时刻​​。

​▍三类资源位最吃CFT红利​

根据我的投放经验,这些场景用CFT才真划算:

  • ​高粘性场景​​:比如视频APP的暂停页广告——用户暂停时平均停留8秒以上,足够看完15秒品牌故事;

  • ​强制曝光位​​:银行APP启动页(用户必须看5秒才能跳过),实测品牌记忆度提升40%;

  • ​时段性刚需​​:外卖平台午间开屏(11:30-13:00),配合“限时优惠”按钮,当天转化率能翻倍。

​▍新手最易踩的定价陷阱​

“按小时计费”听着简单?某母婴品牌曾在母婴类APP买深夜CFT位(0.5折优惠),结果发现:

  • 凌晨用户量只有白天的1/10;

  • 但平台按“24小时原价×0.05”定价,实际单次曝光成本比午间CPM还贵!

    ​真正该盯的是“有效曝光密度”​​:用平台后台的「实时在线人数」除以「广告位数量」,算出每秒能触达多少人。比如某阅读APP晚高峰100万人在线,开屏广告位仅1个,这时CFT性价比就碾压CPM。

​▍急救包:三招压住CFT成本​

  1. ​阶梯锁价法​​:和平台签“基础价+浮动条款”,比如约定前10万曝光按CFT计费,超量部分自动转CPM——避免空烧钱;

  2. ​时段切片​​:把全天拆成4个时段单独竞价(午间/晚高峰溢价30%,凌晨降50%),某电商用这招省了27%预算;

  3. ​跳出率监控​​:在落地页埋点“广告停留≤2秒”的用户比例,超过15%立刻暂停投放——这些人根本记不住你。

说到底,CFT就像租广告位的“包场套餐”——适合不差钱的品牌曝光,但中小玩家得精打细算。下次看到“全天仅需XXX元”的诱惑时,不妨反问一句:“这时间档里,真有我的目标客户在熬夜刷屏吗?”

希望这些实操血泪史,能帮你避开烧钱无底洞。遇到具体场景难题?欢迎评论区甩出来一起支招!

上一篇 Pinterest能赚钱吗?如何利用Pinterest赚钱?
下一篇:XZC挖矿新手教程:手把手教你日赚50+,避免硬件浪费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