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BG品牌大渗透实战指南,小预算也能引爆增长

1 2025-08-03


上周和做新消费品牌的老王喝酒,他吐槽:“投了百万做小红书种草,销量居然只涨了5%!现在流量贵得像黄金,难道小品牌只能躺平?”——这场景你熟悉吧?其实啊,问题出在​​碎片化营销​​: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用户还没记住你是谁,广告费早烧光了!

今天聊聊HBG研究院的​​品牌大渗透方法论​​,我用这套打法帮一个美妆小品牌3个月省了40%预算,GMV反涨200%。核心就两点:​​集中火力+重复洗脑​​,听着简单,但90%人栽在细节上!

HBG品牌大渗透实战指南,小预算也能引爆增长​为什么“大渗透”能打爆碎片化流量?​
HBG的麦青老师有句大实话:“用户根本不想记住你,除非你强行刷存在感。”举个例子:

  • 老王之前每周发30篇笔记,话题从成分测评到情感文案啥都有,结果用户连品牌名都没印象;
  • 改用HBG打法后,我们锁定“油痘肌急救”这个细分需求,所有预算砸在​​同一个视觉符号​​(绿色试管瓶)+​​同一句口号​​(“3分钟镇压红痘”),地铁、抖音、公众号全用这套素材轮番轰炸。

你猜怎么着?两个月后用户调研显示,品牌识别度翻了3倍——重复曝光才是王道!

​小预算“洗脑”三步走,避开这些坑!​

  1. ​聚焦一个“超级符号”​
    别学大牌玩多元创意!初创品牌资源有限,最好用​​产品外形​​或​​颜色​​当记忆钩子。比如那个美妆品牌,我们把绿色瓶子做成所有素材的C位,连客服头像都换成它——用户截个图都能认出来。

  2. ​内容别自嗨,怼着痛点打​
    “舒缓修护”这种泛词等于没说!HBG强调​​场景化痛点​​:比如“口罩闷痘急救”“约会前爆痘应急”,用户一看就戳心窝。我们甚至拍了条纪录片:跟踪10个油痘肌女孩7天,记录她们素颜用产品的反应——真实感比KOL尬夸强多了。

  3. ​预算少?蹭大事件杠杆!​
    老王最初非要投美妆节日,结果被国际大牌挤得没影。后来我们改蹭​​社会议题​​:某明星皮肤过敏上热搜时,立马推“脆弱肌急救方案”,话题阅读量破亿,成本几乎为零!

​最后提醒:别把“大渗透”当玄学!​
见过太多人照搬HBG理论却翻车,问题常出在​​数据监控​​。建议每两周做一次“符号记忆测试”:比如在朋友圈发一张去掉Logo的产品图,如果老客户能一眼认出你,说明渗透成功了;要是没人响应,赶紧调整素材吧!

这套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人,但对0-1阶段的小品牌,真是雪中送炭的狠招。想聊聊你的实战心得?评论区见!

上一篇 CVIP应用解析,揭秘计算机视觉场景落地关键
下一篇:bloop安装教程,三步搞定AI编程环境配置
相关文章
返回顶部小火箭